激進的理論家、紅軍的創始人列夫·托洛茨基宣稱。 “如果我們不根除酗酒,那麼我們就會喝掉社會主義,喝掉十月革命。”紅衛兵和契卡部隊宣誓“保持清醒並忠於革命”,與不守規矩的暴徒和醉酒的軍事部隊進行了激烈的街頭戰鬥,雙方傷亡慘重,不僅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,而且在薩拉托夫、托木斯克、下諾夫哥羅德等地。俄國在革命的陣痛中因酗酒和混亂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。其他遺產則更加邪惡:捷爾任斯基的契卡安全部隊後來改名為內務人民委員部,後來又改名為克格勃——蘇聯極權主義最黑暗時期的秘密警察部隊。
* * *
雖然蘇聯的禁酒令隨著弗拉基米爾·列寧的去世而消失,但克格勃和蘇聯獨裁統治又持續了七十年。 1989年,冷戰和平結束,柏林圍牆被歡欣鼓舞地推倒,但蘇聯的共產主義專制政權卻又蹣跚前行了兩年。在經濟混亂和政治不滿的背景下,東歐衛星國的解放鼓舞了蘇聯波羅的海、高加索、烏克蘭甚至俄羅斯共和國的民族主義者。由於民族自決壓力可能導致蘇聯解體,米哈伊爾·戈巴契夫提出了一項新條約,將蘇聯重塑為一個聯邦,將主權移交給各自治民族共和國。對蘇聯強硬派來說,這是難以忍受的。
1991年8月19日,即新條約簽署的前一天,由副總統根納季·亞納耶夫領導的強硬派「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」發動政變:實施戒嚴,並將戈巴契夫軟禁在克里米亞的隱居處。
前一天晚上,亞納耶夫和總理瓦倫丁·帕夫洛夫正在與朋友外出喝酒,克格勃主席弗拉 数据库到数据 基米爾·克留奇科夫突然把他們叫到克里姆林宮,並實施了這項計劃。 「亞納耶夫猶豫了一下,伸手去拿酒瓶。」戈巴契夫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。與其他密謀者一樣,亞納耶夫在這場為期三天的失敗政變中是否保持清醒也值得懷疑。
同謀國防部長德米特里·亞佐夫後來證實,不僅亞納耶夫“喝醉了”,其他策劃者也一樣:克格勃頭子克留奇科夫、內務部長鮑里斯·普戈,甚至亞佐夫本人。在用酒精催促降血壓藥後,總理巴甫洛夫被人從浴室拉出來昏迷不醒。此後,“我見過他兩三次,每次他都酩酊大醉”,亞佐夫作證說。 “我認為他是故意這樣做的,為了退出比賽。”